• 好评

  • 中评

  • 差评

服务态度
专业水平
回复速度

暂无医生回答,是否关闭本次聊天对话?

保健科 保健科症状 保健科治疗 保健科护理 咨询医生 相关疾病: 营养科检验报告阅读

疾病百科 > 其他咨询 > 体检与保健 > 保健科

人到中年为什么会发福 30岁左右的

  心比较痛,热心小编平时貌似吃的也不多,干的活儿也累,可是怎么体重就蹭蹭的往上涨呢?难道是中了人到中年必会发福的诅咒,还是有其它的原因呢,大家就跟随热心小编一起去探索发现中年发福的奥秘吧。


  中年人为什么容易发福

  身体自身的变化

  假设你饮食习惯一直没变,即能量的摄入相对恒定。能量的消耗确实越来越小的,原因:人体能量消耗的一半以上来自自身的基础代谢,从25岁起我们的基础代谢率就会逐渐的降低,能量的消耗就逐渐减少。然而能量摄入相对恒定,就造成了能量的盈余,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。

  缺乏运动

  目前运动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老年人,中年人有运动习惯的很少。然而运动能很好的防止我们过早、过快的开始发胖。消耗能量的同时,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基础代谢率,即便是睡觉的时候也比别人多消耗能量。最简单、最有效的提高基础代谢率的方法就是坚持运动,每周至少5次,每次至少30分钟。

  压力

  中年人一般都是公司的中坚力量(对对),家庭的中流砥柱(对对),往往应酬还多(对对),压力增大(对对),还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(对对),这些因素都让中年人更容易发胖(对对)。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听轻音乐,瑜伽健身操;减少不必要的应酬,尽量的不喝酒、不抽烟、吃清淡的食物;保证充足睡眠,保持心情愉悦。

  激素改变

  中年女性绝经以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,更容易导致脂肪的堆积,一般堆积到臀部、腹部,导致向心性肥胖。此时的女性应该注意大豆极其大豆制品的摄入,大豆还有类似雌激素的物质,能够改善女性雌激素水平。

  肥胖不仅仅是影响美观,还会增加很多疾病的易感性。所以人到中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体重变化,及时的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,和中年肥胖说拜拜。

  中年发胖的危害

  通气不良综合征

  肥胖者体重过大,耗氧量较正常人增加30%~40%,患者疲乏、少动、嗜睡、呼吸运动度减弱、换气障碍,产生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,可发生紫绀、继发性红细胞增多、肺动脉高压、肺心病、睡眠时呈周期性呼吸。睡眠呼吸暂停有导致在睡眠中发生猝死的危险。

  冠心病

  据报道,50~59岁、60~69岁两组中,肥胖者的动脉硬化发生率分别为48.2%和66.7%,明显高于非肥胖者(分别为16.3%和36.4%);心搏量增加,左心负荷加重,增加心肌耗氧量,同时心肌内外大量脂肪沉着易致心肌退变劳损、心力衰竭。肥胖症合并冠心病,容易发生心肌梗塞、心力衰竭,治疗上更困难,愈后较差。

  高血压

  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,是导致肥胖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肥胖者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高血压的首要原因;其次,肥胖加重心脏负荷,左心室肥厚,也可使血压升高。随着体重下降,高血压会有所缓解。

  糖尿病

 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肥胖是诱发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。在西方国家,大约有80%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肥胖,而在肥胖人群中,又有60%的人糖耐量是异常的。可见糖尿病和肥胖是密切相关的。

  怎样预防中年发福

  提高健康知识的认识

  充分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,彻底改变胖是福气,肥能长寿的错误观念,了解各年龄阶段容易发胖的知识及预防方法。

  饮食合理平衡

  采用合理的饮食方法,科学安排每日饮食,尽量做到定时定量进餐,少食肥甘厚味,多素食,少零食。

  加强运动锻炼

  经常参加慢跑、爬山、打球等户外活动,既能增强体质,使形体健美,还能预防肥胖的发生。

  生活规律

  为了预防肥胖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很有必要的,合理的饮食营养,每日进餐既能保证身体正常工作,生活需要,又避免了过多的能量的储存,若每日睡眠过多,懒于运动,热量消耗少,也会造成肥胖。因此不同年龄的人应安排和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,既要满足生理需要,又不能睡眠太多。

  保持心情舒畅

  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,对预防肥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,反之,总是情绪抑郁会使生理机能发生紊乱,加上运动量少,就容易造成脂肪堆积,而发生肥胖。

  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

  好食、贪食、零食、吸烟、酗酒等都是减肥的大忌,及时的纠正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

  我是非常想减减肥,顺便都增加些肌肉的,我一定要壮,不能胖,太胖让人一点自信心都没有,想学点武功招式都转不来,发福不可怕,可怕的是没有一颗改变的心。


标签:发福,高血压,肥胖

copyright © 2012-2024 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-19

联系我们网站地图

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5号